新竹市美術館百年特展《築跡永恆:新竹市役所的百年光影》登場


▲策展人侯君昊老師導覽。(圖/記者蔣彤雲)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新竹市美術館(原新竹市役所)建築今年滿百年,作為新竹重要的歷史地標與文化象徵,文化局自即日起至8月3日於新竹市美術館推出《築跡永恆:新竹市役所的百年光影》特展,特展以新竹市役所的歷史發展為主軸,透過歷史照片、建築構件、政策文獻及當代藝術作品,呈現其從行政機構到文化載體、再至城市象徵的轉化歷程
,邀請市民走進百年時光,重新認識這座建築在城市發展中的角色與價值。

新竹市役所的百年歷史,不僅記錄了城市治理與社會制度的變遷,也見證了市民生活與地方文化的積累,市役所不僅是一座市定古蹟,更是承載歷史記憶與當代文化的公共場域,《築跡永恆:新竹市役所的百年光影》特展由策展人施登騰、侯君昊及藝術家李宸安、陳家翊、陳瑞鴻共同策劃,將歷史素材轉化為生動的文化敘事與空間體驗,引導觀眾重新思考古蹟的價值與城市的變遷,展現市役所在時代轉換中的多重角色與持續發聲的意義。

張秘書長表示,新竹市役所自1925年興建以來,歷經街役場、市役所、政黨黨部、戶政事務所等多重角色,2001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後,市府積極推動修復與再利用,2007年化身為「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並於2016年正式成為以當代藝術為核心的「新竹市美術館」。為了迎接美術館百年,市府去年特別編列經費修整古蹟,工程期間也將建築結構特色繪製於圍籬,吸引路過民眾的目光,不僅達到美學教育也迎來美好的百年風華


▲新竹市文化局、簡單製造與鄭培哲設計師共同合作開發文創紀念品。(圖/記者蔣彤雲) 

張秘書長說,《築跡永恆:新竹市役所的百年光影》特展落實「建築即檔案、空間即敘事」理念,從建築結構
、政治制度、市民生活到藝術創作,逐層探討建築空間如何承載城市的轉變,反映出社會的變遷與人民的日常
,策展人以及參展藝術家讓這場融合歷史、藝術與城市記憶的展覽得以完整呈現。

策展人侯君昊教授提到,《築跡永恆:新竹市役所的百年光影》不僅是一次對過去的回望,更是一場關於城市空間未來可能的集體想像,透過藝術創作,打開歷史與當代之間的對話,使觀眾不只是觀看建築,而是參與其中、重新思考我們與城市空間的關係,透過「類駐館計畫」依場館空間規劃分為一、二樓展區,一樓展區以市役所空間的轉化歷程為核心,展示建築構件、老照片、公文資料與修復紀錄,勾勒這座建築百年來的制度轉換與市民生活記憶,二樓呈現三位藝術家的創作,延伸對空間的當代表達與歷史對話,展現藝術如何回應歷史、重新定義空間。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