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認輸,是換條活路. 募資顧問謝銘元談「賣公司」背後的現實與選擇

文/謝銘元

創業不是一場永遠向前的馬拉松,有時候,適時轉身,反而是通往成功的捷徑。募資與企業顧問謝銘元近期分享一則實戰經驗:一位創業朋友詢問「該怎麼賣公司」,他給的第一句話是:「要真的想賣。」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背後隱藏著許多創業者無法說出口的掙扎與情感。

賣公司,最難的不是流程,而是放下

謝銘元指出,許多創業者嘴上說想「轉讓」、「脫手」、「賣公司」,但實際上心裡根本還沒準備好。常見的心理卡點包括:

  • 不甘心賣便宜:覺得自己曾投入那麼多,現在賣掉好像賤賣努力。
  • 等於承認失敗:害怕外界眼光,覺得賣掉公司是放棄與認輸的象徵。
  • 寧願關掉也不想便宜他人:認為讓別人「撿便宜」比虧損本身更難接受。

「但我常提醒創業者,用合理價格換得現金,至少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什麼都不剩,才是真正的輸。」謝銘元表示,這不是勸人放棄,而是提供一種更務實的選項。

再不賣,就只剩債

他分享曾見過不少品牌與公司,已經資金吃緊、營運困難,卻仍不肯放手,結果是:

  • 營運虧損持續惡化
  • 原本還值點錢的資產貶值清空
  • 最後連個談條件的機會都沒有

「很多人說要扛到底,但撐到底不一定是勇敢,有時候只是看不清現實。」謝銘元語重心長。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呂元鐘

謝銘元坦言,市場上確實存在成功翻身的案例,例如知名創業者呂元鐘,曾經破產、負債累累,卻在短短幾年內重新創下事業高峰。但他也直言:「那是少數中的少數,大多數人沒有那樣的體質與機會。」對普通創業者而言,承認結束、整理資產、爭取轉讓,是更實際的選擇。

賣公司,不是結束,也可能是重新開始

對創業者來說,出售公司或品牌,常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但謝銘元強調:「這不是認輸,而是懂得如何留下籌碼重新開始。」
在實務上,他也協助創業者進行「事業轉讓前診斷」與「價值包裝重整」,將公司剩餘的品牌資產、用戶基礎、營運資料、現有技術或人員團隊,以有系統的方式整合,對外尋求有意接手的買方或策略合作夥伴。

顧問觀點:面對現實,才有下一次的可能

「賣掉公司,可能是一場經營的結束,但也可能是一段成熟的開始。」謝銘元說道。他建議創業者應拋開「非黑即白」的觀念,理解每一段創業旅程的意義,即使選擇結束,也應該爭取「好好地結束」。

加入謝銘元研究社群,一起掌握第一手趨勢報告與產業分析
(所有社群皆禁止閒聊,加入時請輸入密碼 8964)

台股研究報告許願池(限報告討論)
https://link.xmy.tw/eXk-
房地產資訊研究報告社群(限報告討論)
https://link.xmy.tw/Jtxo
全球科技研究報告社群(限報告討論)
https://link.xmy.tw/line
長照產業資訊交流社群(限產業交流)
https://link.xmy.tw/eGF_

訂閱電子報|掌握財務策略與產業觀點
https://xmy1983.substack.com/

 追蹤謝銘元社群平台,獲取更多洞察與觀點: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xmy1108
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xmy1983

如需財務診斷與顧問服務,歡迎私訊或預約免費諮詢。
(更多資訊請見:https://link.xmy.tw/fpX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想讓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