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5年5月16日 /美通社/ — 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的遴選,在2024年臨近尾聲時塵埃落定。水滴籌等三家平臺成爲民政部指定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標誌着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進入到更加健康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這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公益慈善與非營利法治研究專家馬劍銀近日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有規範了,有主體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進入更加健康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表示:「作爲民政部指定的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水滴籌將嚴格遵守並積極落實民政部在個人求助網絡服務方面的管理規定,倡導依法合規經營,營造公開透明的個人求助行業環境,全力支持配合新規的落地工作。」
水滴籌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約有4.70億人通過水滴籌向超過340萬大病患者累計捐贈了約675億元,每53秒就有一個家庭從水滴籌發起籌款,每秒鐘就有9個人在水滴籌進行捐助,用戶每發起一個籌款案例背後有7位水滴籌工作人員的服務。
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發展多年,資金運轉安全一直是籌款人關心的問題。《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辦法》明確平臺需具備查驗通過其發佈的求助信息真實性的能力,以及規定平臺歸集的捐助資金應當由專用存款賬戶管理、專項使用。據瞭解,2020年水滴籌與平安銀行達成合作,簽署資金管理服務協議,成立了「水滴籌大病求助平臺資金專戶」,將平臺歸集的捐助資金與平臺自有資金隔離,平臺最大程度確保籌款資金的流轉安全透明。
水滴籌的母公司水滴公司,旗下擁有水滴保、翼帆醫藥、水滴金融、陸港無憂等多個業務,構建「保險保障+健康服務」的多元服務生態。公司自成立以來堅持科技創新,每年投入近3億元用於研發,持續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產業價值鏈的運用,部署了專注保險領域的大模型「水滴水守大模型」,已在輔助銷售、智能營銷、智能質檢、產品創新等全場景中進行應用,大幅提升保險服務的效率。在科技領域,水滴公司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北京市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北京市知識產權示範單位等稱號。
消息來源: Waterdrop Inc.